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
发布人:admin1 发布时间:2013-02-01 09:25 浏览量:次
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规划,这一规划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是国家人才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技能人才发展现状如何?如何打造一支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同时又具备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日前,人社部有关负责同志就这些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据统计,到2009年底,我国高技能人才达到2631万人,比2004年底增加771万人,增长约4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比例达24.7%。据预测,2015年和2020年,技能劳动者需求将分别比2009年增加近1900万人和329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需求将分别增加约540万人和990万人。
规模扩大结构优化
记者:哪些人才是高技能人才?我国高技能人才发展现状如何?
负责人: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这些年来,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一是高技能人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截至2009年底,高技能人才达到2631万人,比2004年底增加771万人,增长约4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比例达24.7%。二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明显改善。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制定了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国家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制度的范围。三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企业行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主体作用开始得到发挥,一批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高职院校紧贴市场需求,与企业密切合作,在加快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基础作用。四是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得到加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化鉴定、企业评价、院校资格认证等多元评价机制初步形成。五是高技能人才竞赛选拔机制逐步健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蓬勃开展,已成为加快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渠道。六是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加强。以首席技师、首席工人为代表的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开始建立,高技能人才在技术攻关、工艺创新和带徒传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发挥。七是对高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崇尚劳动、尊重技能、重视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记者:现有的高技能人才能否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目前,还有哪些工作有待突破和解决?
负责人:近年来,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与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高技能人才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领军人才匮乏;二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培养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滞后,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三是对高技能人才的认识仍有偏差,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观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企业职工和青年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不高,高技能人才仍然面临发展渠道窄、待遇偏低等问题,人才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对加强高技能人才素质培养提出新要求。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具备高超技能、良好理论和技术知识素养、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人才将成为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的需求主体。
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员的需求日益强劲。一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迫切需要提升技能劳动者队伍素质。二是加快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迫切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服务技能的人员。三是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迫切需要培养一批相关领域的技能人员。
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对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将长期存在,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逐步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人口和劳动力的规模与结构变化对就业形势产生深刻影响,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未来10年以至更长时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延长,每年实际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新成长劳动力规模呈下降趋势。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将加快向发达地区和城镇转移。我国经济发展将更多依赖人口素质和劳动者技能的提高。
高端带动整体推进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将达到1.4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3900万人。同时,全国将建成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00个左右技能大师工作室。
记者:我国为什么要制定一部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这一规划的现实背景是怎样的?
负责人:发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政府指导调控作用和市场在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为基础,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为龙头,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用好用活高技能人才为根本,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重点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推动技能劳动者队伍的发展壮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贯彻实施这一规划,我们将坚持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市场调节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二是产业政策与高技能人才开发政策相互协调的原则,三是高端带动与整体推动有机结合的原则,四是机制建设与能力建设并重的原则。
记者:这部规划提出了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哪些目标?
负责人:总体来说,我们的努力目标主要有三个基本方向。一是高技能人才数量稳步增长,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明显提升。到2015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25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34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7%左右。高技能人才每两年参加技能研修和知识更新不少于15天,拥有特殊操作法或技能革新、发明专利的高技能人才占所在单位高技能人才的比例不低于50%。到2020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4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39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左右,高技能人才每两年参加技能研修和知识更新不少于30天,拥有特殊操作法或技能革新、发明专利的高技能人才占所在单位高技能人才的比例不低于80%。
二是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得到健全和完善。统筹社会优质资源,建立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到2020年底前,全国建成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000个左右技能大师工作室。
三是高技能人才开发的政策和法制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政府、企(事)业单位、院校和培训机构及个人在职业培训和技能开发方面的权利、义务将得到明确和落实,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将进一步加大。同时,贯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培养好技能人才使用好技能人才
我国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的主要任务是:一是健全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二是完善公平公正、运行规范、管理科学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三是构建有效激励、切实保障、合理流动的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四是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五是形成多方参与、密切配合、共同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新格局。
记者: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将面临哪些主要任务?我国将在哪些方面找到突破口?
负责人:到2020年,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一是健全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组织、引导各类行业和企业,结合生产和技术发展需求,大力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新知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培训,积极探索引导职工在实践中学习和成才的有效途径。推动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同时,建设一批城市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二是完善公平公正、运行规范、管理科学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多元评价机制,进一步健全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和质量监督制度,规范鉴定程序,构建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评价体系。
三是构建有效激励、切实保障、合理流动的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以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目标,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完善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动和社会保障的各项政策,建立有利于激发高技能人才岗位责任感和创新创造活力,实现高技能人才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
四是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和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选拔和树立一批优秀高技能人才典型,使劳动光荣、技能成才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是形成多方参与、密切配合、共同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新格局。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新格局,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
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为龙头,以加强技师、高级技师培训为重点,我国将通过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重大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高技能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素质大幅度提高,使用效能明显增强。重点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一是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为龙头,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为重点,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到2020年底,全国新增350万名技师、100万名高级技师,使技师和高级技师总量达到1000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00万人。围绕十大振兴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行业(领域),依托具备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的职业培训机构和城市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到2020年底,全国建设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基本形成覆盖重点产业和中心城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同时,制定完善支持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制定贯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的办法,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毕业生协商确定初次就业工资水平,对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参照大专毕业生待遇确定。
二是以实施青年技能就业培训工程和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工程为重点,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进一步加强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并能适应其职业生涯不同阶段需要的职业培训制度,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使企业技能岗位的职工得到至少一次技能提升培训,使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参加一次创业培训。
三是以制度创新为重点,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选拔制度。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多元评价机制,逐步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院校职业资格认证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办法。
进一步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发现和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中的作用,引导和带动广大企业职工和院校学生积极参加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为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同时,按照世界技能组织的要求,积极组织我国优秀选手参加国际技能大赛,推动我国优秀技能人才走向世界。
四是以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重点,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作用。鼓励企业以岗位为基础,建立高技能人才多层次发展通道并给予相应待遇,实现职业发展。鼓励各级政府、行业、企业选拔生产、服务一线的优秀高技能人才,依托其所在单位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到2020年底,国家重点支持1000个左右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基本形成覆盖重点行业、特色行业的技能传承与推广网络。
五是以完善流动配置机制为重点,促进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动。畅通高技能人才流动渠道,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的人事代理、社会保险代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人事档案管理、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
六是以完善制度和落实政策为重点,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表彰机制。进一步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导向,企业奖励为主体,辅以必要的社会奖励的高技能人才奖励体系,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对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崇高荣誉并实行重奖。同时,重视提高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
七是以强化技术支持为重点,夯实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加快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有关立法,完善培训鉴定配套规章制度,将高技能人才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制定出台《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条例》、《职业资格设置管理条例》等法规,修订《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制定出台《技工院校管理办法》等规章。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健全科学的职业分类体系,建立各类人才能力素质标准。同时,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人员、考评人员、质量督导人员和专家队伍建设和管理。
八是切实加大投入,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健全政府、用人单位、社会和个人多渠道的高技能人才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工作经费投入,确保高技能人才发展重大项目实施,并对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评选、表彰和教材开发等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记者: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我国将采取哪些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来实施这一战略?
负责人: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将贯彻实施本规划作为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推动,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全国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实施体系。
二是建立规划实施目标责任制度。要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对单位绩效评估、干部政绩(业绩)考核、相关经费划拨的重要依据,切实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三是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控和评估。建立高技能人才规划实施情况监测指标体系和报告制度。除不定期抽查各地执行情况外,2015年和2020年,还将分别开展两次大规模检查评估,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中期和终期评估总结。